各地
资讯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教育知识与能力>> 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提高卷一>> 浏览文章

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提高卷一

来源:河北教师资格证网    2017-11-12   【

  1.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。

  【参考答案】这种说法是正确的。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,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,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,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,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。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、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,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。

  2.学校与家长、社会的协调的主要力量是社区教育机构。

  【参考答案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学校与家长、社会的协调的主导力量是学校,具体地主要由班主任来实施。班主任在与社会协调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中,可依托社区教育机构的力量。

  3.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情感。

  【参考答案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道德认识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基础。道德情感在个人品德形成中起重要作用。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标识。

  4.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。

  【参考答案】这种说法是正确的。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,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、政治和道德影响,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、体验与身体力行,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。德育的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,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,间接的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,如: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它各学科教学;班主任工作;共青团、少先队、学生会工作;劳动与社会实践;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;校外教育;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;校园环境建设;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。

  由此可见,德育的途径和范围非常广泛,甚至包括非学校教育的教育活动中。因此,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的说法是正确的。

  5.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,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,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。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。

  【参考答案】这种说法是正确的。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,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,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。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河北教师资格证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中华考试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QQ:952056566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
教师资格考试宝典
课程专业名称 无忧通关班 密训通关班 考试题库
¥798元 ¥1198元 ¥120元
中学教师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
小学教师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
幼儿园教师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
相关推荐
  • 模拟试题
  • 历年真题
  • 考试技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