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地
资讯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保教知识与能力>> 幼儿《保教知识与能力》考前模拟六>> 浏览文章

幼儿《保教知识与能力》考前模拟六

来源:河北教师资格证网    2017-11-12   【

  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10小题。每小题3分,共30分)

  1.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、智、德、美教育的主要手段是(  )。

  A.学习

  B.游戏

  C.劳动

  D.生活

  2.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包括(  )。

  A.接受学习

  B.自主学习

  C.合作学习

  D.探究学习

  3.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(  )。

  A.10~15分钟

  B.8~10分钟

  C.5~8分钟

  D.15~20分钟

  4.婴儿最初掌握语言是通过(  )学会的。

  A.强化

  B.模仿

  C.辨音

  D.思维

  5.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,儿童在(  )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。

  A.新生儿期

  B.婴儿晚期

  C.幼儿初期

  D.胎儿期

  6.可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,以鉴定儿童是否适合过集体生活,并预防将传染病带入托幼机构的健康检查是(  )。

  A.儿童入所(园)前体格检查和儿童人所(园)前家庭访视

  B.工作人员人所(园)前体格检查

  C.定期儿童体格检查

  D.晨间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

  7.语言活动的材料收集的主要途径不包括(  )。

  A.从儿童文学、动漫作品中去寻找材料

  B.从生活中收集材料

  C.从与同伴的游戏中收集材料

  D.从大自然中收集材料

  8.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,加以科学分析判断,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,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是(  )。

  A.形成性评价

  B.诊断性评价

  C.总结性评价

  D.终结性评价

  9.下列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中,表述不正确的是(  )。

  A.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,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

  B.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

  C.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,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

  D.不需要考虑季节、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

  10.(  )既可以评价学生展现某种技能的水平,也可以直接评价学生创造的成果。

  A.形成性评价

  B.总结性评价

  C.表现性评价

  D.档案袋评价

  二、简答题(本大题共2小题,每小题15分。共30分)

  1.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。

  2.简述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策略。

  三、论述题(本大题共1小题,共20分)

 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。

  四、材料分析题(本大题共2小题。每小题20分。共40分)

  1.在幼儿园中,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。比如,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,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,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;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,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;与幼儿交谈时,语言要简单明确,容易被幼儿接受;说话的态度要友善,比如:“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,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。”“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。”在交流的时候,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,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,作出积极反馈。现实生活中,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,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。

 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,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。

  2.美术欣赏活动中,教师教孩子欣赏《绿垫圣母子》(画面内容为圣母抱着婴儿)。当教师问道:“小宝宝在干什么?”孩子们的回答纷繁多样:“在喝奶”、“在望天空”。而一个幼儿则答道:“在抱臭脚丫。”顿时,引起了全班幼儿的哄笑和兴趣,大家围绕“臭脚丫”不停地谈论,带班教师一时没了主意,这可是世界名画啊,教师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。

  问题一:请问,你如何看待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,你认为美术欣赏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

  问题二: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呢?

  五、活动设计题(共30分)

  以“各族人民大团结’’为主题,为大班幼儿设计社会教育活动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河北教师资格证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中华考试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QQ:952056566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
教师资格考试宝典
课程专业名称 无忧通关班 密训通关班 考试题库
¥798元 ¥1198元 ¥120元
中学教师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
小学教师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
幼儿园教师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 立即报名
相关推荐
  • 模拟试题
  • 历年真题
  • 考试技巧